本報記者 台北港式飲茶李寒露 通訊員 李璞
  寒冬臘月,在石門縣楚江鎮曹家壋觀山社區一間簡陋的民房裡,四壁掛滿了山水畫。一塊被墨汁、顏料浸得斑駁不堪的畫板,占了大半個房間。一位身形消瘦、身子佝僂的老人,摸索著洗筆、蘸墨。每一次下筆,婚禮道具他都要將身子伏在畫板上,將臉貼近宣紙,畫得非常艱難。這位老人,就是被當地人稱為“畫痴”的曾漢章。
  年逾七旬的曾漢章一輩子窮困潦倒,卻始終畫筆不輟。他還因一次意外導致眼睛受傷,現已近失明。而他持續創作了2年多的百米長捲《渫澧群山萬古流》預防癌症的方法尚未完成,治療眼睛、重拾畫筆,成為老人最大的心愿。當天,主辦方對曾漢章的兩幅山水畫以及常德書法家陳國安的一些書法作品進行義拍,所得款項全部交給曾漢章治眼睛。
  曾漢章迷上畫畫,頗有些傳奇色彩。他出生在石門新關鎮大水井村一個農民家,祖上曾做過畫師和裝裱師,家裡傳下不少書法、美術作品,其中不乏名家真跡。小時候,他經常看到祖母在家晾曬古畫,畫上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鳥、走獸等,讓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耳濡目染下,他開始臨摹這些山水畫。在以後的日子里房屋貸款,面對著山羊、草地,他經常以地面當紙、樹枝作筆,畫得如痴如醉。
  14歲那年,曾漢章拜“澧水四老”之一的畫家白雲亭為師,系統學習國畫。師傅的裝潢諄諄教誨,加上自己長期觀察生活、勤於速寫,曾漢章筆下的山水風景形態逼真,人物花鳥栩栩如生,形成了特色。曾漢章出名很早,1958年省第二屆美術作品展上,他的水墨畫《牧歸》獲得銅獎,成為全省有名的青年畫家。1961年,省第三屆美術作品展上,他創作的一幅高1.5米、長12米淺絳山水《變通圖》,也獲得好評。
  但曾漢章的藝術之路走得並不輕鬆。兒子不到1歲時,他的妻子就離家出走了。後來爆發政治運動,畫畫被指責為不務正業,祖上傳下的字畫和古籍也被抄走。面對重壓,曾漢章沒有停下手中的筆,堅持白天勞動,晚上畫畫。“以自然為師,以筆墨為友,以畫為妻。”不善言談的曾漢章,用這樣的話概括他的繪畫路。
  喝澧水長大的曾漢章,對澧水有著深厚的感情。他經常沿著澧水寫生,爬懸崖峭壁,走山林小道。澧水沿岸的秀麗風光,給了他無窮的創作源泉和靈感。“我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完成澧水風光長捲,把沿岸的山山水水、風土人情表現出來。”他說。  (原標題:“畫痴”盲眼繪長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03biiyh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